抗打击能力是检验公司创新程度的标准之一
点击进入报名
人类健康面对的一大难题,就是器官的病变。特别是一些关键器官,比如肝、肺、胃等内脏器官,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问题,就很难从根本上治愈,尤其当器官衰竭或受损,就要靠器官移植来延续生命。
与人类相似,哺乳类动物、鸟类是再生能力最差的动物,它们的体内只有皮肤、血液等可以完全再生。
而爬行、两栖动物四肢和尾巴断掉后一般可以再生出完整的尾巴。例如,壁虎的尾巴断掉后,过几天还能长出一条新的。
扁形动物中的涡虫,长约10厘米,倘若被切成200段,会再生成200条完整的涡虫;而海绵更是历史最古老的生命,它们只要还残留一个细胞,这个细胞就可以再生成完整的一块海绵体。
但被商业界讨论的最多是海星这种棘皮动物。当我们用刀砍掉海星的一个角的时候,一方面这个被砍掉的角会逐渐再生,长出一个完整的角;另一方面,被砍掉的那一部分它会变成另外一个小海星,它开始生长。如果把它的五个角都切割下来,那么这六块组织都可以再生成六个完整的海星。
《海星模式》将生物的特点与企业组织进行了类比。这本书认为,传统的企业组织就像蜘蛛,其智力集中在大脑,如果把蜘蛛的头去掉,蜘蛛就会死亡。而海星就像去中心化的组织,因为海星根本没有头,它的神经元分布在全身各处,倘若切掉它身体的任何部分,那么切掉的部分甚至能再生为另一个海星。所以,杀死海星比杀死蜘蛛难得多。
简单说来,蜘蛛模式是“命令与控制”:有什么事情,领导作出决策,下级贯彻执行。而海星模式认为权力的根本目的不是控制,而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,把事情用最好的办法办成,权力是可以无限切割后分发出去。
海星模式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去中心化,更在于具备了战略弹性,可以把对它的伤害转化为对它的帮助——当把一个海星的所有角都砍掉,其实是在帮助它繁殖。因此,当一个公司有足够的弹性,越是遭受外界的摧残,越是会加速壮大,因为受打击的过程就是自我培养的过程。
对于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来说,有一种不容易察觉到的危险:随着公司的规模逐渐地增加,整个公司不仅是体态越来越臃肿,而且会丧失活力,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创新精神的消散。这是企业在“变大”过程中的烦恼。
一个健康的、生命力强健的公司,应该具备能够自我分解、同时在整体上保持统一的力量。因此,企业的目标既不是做大,也不是做小——而是“大里有小”,做“尖”。
尽管人类器官的再生能力远不如海星强,但我们身体里也有一种“过度补偿机制”,即,当出现某种伤害或匮乏的时候,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启动一种补偿和修复功能,从而让一个本来脆弱的机体变得强大起来。
海星的自我修复能力,源自在细胞里的类似原代码的基因记忆。而人体的系统,在很多情况下会表现出“反脆弱”——经历一次打击之后,反而会变得更强。正如尼采说的“凡不能毁灭我的,必使我更强大”。
在经历诸如失去亲人、失去工作、得了疾病这样的重大打击后,人的思想、认知和情绪,会有几种不同的表现。
有些人会被击垮。研究表明,15%的人在创伤后会得一种叫作“创伤后应激障碍”的病——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后,很难复原。
有些人会表现出坚强和抗打击能力,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
但是还有一些人,不但能恢复,而且还会在创伤中成长,最后超越了原来的水平。研究表明,超过50%的人,经历创伤之后至少有一个积极反应——这样的成长相当普遍,心理学家称之为“创伤后成长”。
可以说,创伤后成长是一种“海星能力”——自我修复,再生超越。
从这个概念得到的启发来理解企业,那些“跌倒后再站起来”的连环创业者,具备典型的海星能力。
当遭遇竞争对手狙击、市场环境波动、经济周期起伏等打击后,公司的创新程度反而更上一层楼,那么,这就是《快公司FastCompany》要找的创新企业“尖子生”。
海星才露尖尖角,早有新生立上头。欢迎参选“2019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”。
点击图片了解详情
文 | 骆海涛
编辑 | 梁如枫
图片 | 网络
看杂志精彩内容,立即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下单吧~
新刊订阅8折优惠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