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摒弃了点赞之交的畸形心态,回归亲密社群实践
在快公司欧洲创新节(Fast Company European Innovation Festival)上,来自Snap、SoulCycle、SOHO House的高管们将目光聚焦在了高科技时代的人际互动理念上。
科技如何改变并巩固新的社群?
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维护社群精神?
从左到右:Fast Company高级编辑Amy Farley,Soho House CCO Chloe Macintosh,SoulCycle联合创始人Julie Rice、Snap合伙人副总裁Ben Schwerin
随着科技将我们进一步带向了正在扩张的虚拟世界,现实社群的概念受到了质疑。
从工作到社交环境,当人际互动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没有必要时,这样的互动还重要吗?
物理纯粹主义者们表示不用担心,因为在先进的数字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会越来越重要。
在快公司欧洲创新节上,三位来自科技领域的高管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,并一致认为如果想要保持相关性,品牌方就应该把社群之间的联系放在市场战略第一位。
SoulCycle的联合创始人兼WeWork的合伙人朱莉·莱斯(Julie Rice)表示:“对于数字化优先的品牌来说,它允许人们利用广泛的人际网络建立联系,这样你就可以加入全球范围内的社区。但说到底,人们真正需要的还是当地社区。在那里,你可以真实的触碰到、感受到并亲眼看着大家。我相信无论我们在数字虚拟世界里走得多远,人们总会渴望回到现实,面对面联系。”
SoulCycle的联合创始人、WeWork的合伙人朱莉·莱斯(Julie Rice)
在社交媒体的背景下,Snap的合伙人副总裁本·施威林在对话中引用了“150定律”(即著名的“邓巴数字”,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·邓巴(Robin Dunbar)提出)。
该数据表明一个人能与其他人建立的稳定关系数量是有限的。也就是说,仅仅只在15个朋友或同事身上,人们就花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来维持关系。因此,当你在某个平台上拥有了大量的粉丝,有了一定影响力的地位、获得一些品牌交易或广告收入等额外收入时,你所发布的内容会越来越没有自己的风格。
“现在的人都只会对点赞,评论这些虚荣指标做出反应,”施威林说,“与其在网络上分享你的真实感受或你正在做的事情,还不如策划一个虚拟角色。”施威林认为Z世代(出生在1995-2015的人)正在改变这种畸形心态,他们将更多心思花在现实生活中15个最亲密的朋友身上,而不是在成千上万人的网络舞台上展示自己。
Snap的合伙人副总裁本·施威林(Ben Schwerin)
“这一代人很少公开分享自己的生活,对他们来说更有兴趣与最重要的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。”施威林说,“我们在开发产品时都是基于这一理念。”
另一方面,施威林认为拥有数十亿用户的大平台有责任进行自我监管。
“这些平台已经变得十分强大,以至于将权力交给以营利为目的的人手中也许不是一件好事。”施威林说道,“我们应该在一开始就以正确的方式开发产品,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我们的社区,而不应以反向设计产品来试图解决问题。”
SOHO House的CCO克洛伊·麦金托什(Chole Macintosh)
SOHO House的CCO克洛伊·麦金托什(Chole Macintosh)认为,(SOHO House)重新连接物理空间的概念实际上引发了一场新的商业冒险。该公司目前在这方面处于初期阶段,麦金托什将其描述为亲密和性行为领域的一个自我护理品牌。
“当我们进行数字化交流时,我们的交流里面已经少了很多情绪,”麦金托什说, “你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发生,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怎么表达情感了。在我看来,性行为这种生活方式:它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益,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与他人联系的能力。”
在这一点上,莱斯认为:“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品牌——引发人们进行对话,这能够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那些梦想及抱负,以及可以找到自己的同类人。”